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法門寺

法門寺是我國北方最著名的古剎之一,位於扶風縣城北 十公里 的法門鄉街中,面對十字路口,座北向南。目前正在動工修復寺內塔殿、捨宇以及鐘鼓樓、庭院台階段等,它將成為關中西部遊覽區的重點開放寺廟。這個古老寺院,不僅歷史悠久,珍藏的文物豐富,而且更為佛教的各個宗派共同禮拜的祖庭。特別是寺院有釋迦牟尼佛真身舍利寶塔與西安市區內香積寺的善導大師塔、豐德寺的道宣律師塔、興教寺玄()法師僧徒窺基、圓測三塔、華嚴寺的杜順和尚清涼國師塔、大小雁塔以及草堂鳩摩羅什法師等塔。猶如眾星拱鬥,所以中外聞名。從古以來,為秦關終南和渭水兩岸的淄素參客,常來禮拜瞻仰的聖地;即是祖國南北,江河上下的學人名士,也常接踵而來,不絕於途。

在文化大革命前夕,寺內尚保有中古前期的文物遺產,這對於考古工作者還可提供不少的古代文化歷史資料。如塑雕、彩繪、碑誌、經幢、石刻和歷代名人手書壁畫等,不幸的是在十年動亂中,毀寺逐僧,破像焚經,損失慘重。如唐天復年間王仁功撰寫的碑誌、大唐薛昌撰序的秦王重修法門寺碑誌、沙門智度為僧智,所始建的普通塔記、慶歷四年(公元 1044 年)九子母碑、經幢六個和近代名士宋聯奎於一九三二年重修寶塔後所撰寫的碑誌等等,都是珍藏的文物資料。可惜有的被打碎遺失,有的字面銷毀,幾乎破壞殆盡。

現在我們聊以為慰的是,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舉國歡騰,撥亂反正,落實了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法門寺也和全國各個開放寺院一樣,得到了重新恢復和初步整修。目前大雄寶殿、西方三聖殿已煥然一新,鐘鼓二樓聳立兩側,圍牆堅固壯麗。

據寺內文管負責人談,在寺後將增建僧眾生活區並擴大寺院面積,鐘鼓樓兩邊修建長廊,展覽佛教歷史文物和經變故事等。寺門擬延伸至街口以壯觀瞻。


塔寺古傳:

法門塔寺的創建,相傳是很古的,一般認為寺建於東漢末年,約在桓靈之世。因為佛教東流中國,是在漢明帝永平年間中國第一寺廟——洛陽白馬寺就是這時修建的。當時還是宮庭信奉,佛教未能普遍於民間。但到了桓帝建平元年(公元一七二年),民間才開始建造塔寺和制佛像。到靈帝中平時,民間奉佛也由少數而逐漸增多。至獻帝建安末年,更為發展。法門寺據傳繼白馬寺之後為我國北方關西所建唯一的古道場,時約在東漢末年,據扶風縣志記載:「此寺甚古,周魏前稱阿育王寺……」故可知法門寺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了。

法門寺內有釋迦牟尼佛舍利真身塔,民間傳說神聖,佛教內典從唐書至今記有周魏以來的靈異史跡數十篇:如《法宛珠林》《感應傳》《廣宏明集》《集神州三寶感通錄》和《高僧傳》等,記載塔在建寺之前已有跡象,為阿育王所造之塔,據《眾聖點記》,「佛滅二百餘年,當中國周赧王四十三年至秦始皇二十一年(公元前 272 — 226 )距今二千二百餘年,印度有阿育王(阿育王譯言無憂王系孔雀國國王)信佛以後到處建立寺塔,詣王捨城取阿世王所藏之 四升 舍利,並盡取他處所埋之舍利,遍撒大千世界」。據《法宛珠林》《廣宏明集》等內典記載,我國亦有之,約十九塔,第五即法門寺塔。可見此塔早於寺前。據記載周魏時兩次毀壞。大魏二年有岐州牧重修。後周武滅法又遭破壞。

古塔建造的精工藝術和塔上珍藏的歷史文物,給我國文明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北魏的千佛碑誌文物,可提供考古資料。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