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化石和奇石的區別

化石的概念
  化石(Fossil)存留在岩石中的動物或植物遺骸。通常如肌肉或表皮等柔軟部分在保存前就已腐蝕殆盡,而只留下抵抗性較大的部分,如骨頭或外殼。它們接著就被周遭沈積物的礦物質所滲入取代。許多化石也被覆蓋其上的岩石重量壓平。
  化石(讀音:hua shi),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或遺跡埋藏在地下變成的跟石頭一樣的東西。研究化石可以瞭解生物的演化並能幫助確定地層的年代。保存在地殼的岩石中的古動物或古植物的遺體或表明有遺體存在的證據都謂之化石。
  簡單地說,化石就是生活在遙遠的過去的生物的遺體或遺跡變成的石頭。在漫長的地質年代裏,地球上曾經生活過無數的生物,這些生物死亡後的遺體或是生活時遺留下來的痕跡,許多都被當時的泥沙掩埋起來。在隨後的歲月中,這些生物遺體中的有機質分解殆盡,堅硬的部分如外殼、骨骼、枝葉等與包圍在周圍的沉積物一起經過石化變成了石頭,但是它們原來的形態、結構(甚至一些細微的內部構造)依然保留著;同樣,那些生物生活時留下的痕跡也可以這樣保留下來。我們把這些石化了的生物遺體、遺跡就稱為化石。從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動物、植物的樣子,從而可以推斷出古代動物、植物的生活情況和生活環境,可以推斷出埋藏化石的地層形成的年代和經歷的變化,可以看到生物從古到今的變化等等。
【形成條件】
  雖然一個生物是否能形成化石取決於許多因素,但是有三個因素是基本的:
  (1)有機物必須擁有堅硬部分,如殼、骨、牙或木質組織。然而,在非常有利的條件下,即使是非常脆弱的生物,如昆蟲或水母也能夠變成化石。
  (2)生物在死後必須立即避免被毀滅。如果一個生物的身體部分地被壓碎、腐爛或嚴重風化,這就可能改變或取消該種生物變成化石的可能性。
  (3)生物必須被某種能阻礙分解的物質迅速地埋藏起來。而這種掩埋物質的類型通常取決於生物生存的環境。海生動物的遺體通常都能變成化石,這是因為海生動物死亡後沉在海底,被軟泥覆蓋。軟泥在後來的地質時代中則變成葉岩或石灰岩。較細粒的沉積物不易損壞生物的遺體。在德國的侏羅紀的某些細粒沉積岩中,很好地保存了諸如鳥、昆蟲、水母這樣一些脆弱的生物的化石。

奇石定義
  奇石,系指形狀不一般的石頭,其材質、造型、色彩及花紋不同尋常,能夠滿足人們的獵奇或審美習性,可供觀賞把玩,或者出於賞玩目的的買賣經營。奇石的基本看點和主打賣點是一致的,皆屬自然天成。奇石在我國歷史上又稱為怪石、雅石、供石、案石、幾石、玩石、巧石、醜石、趣石、珍石、異石、孤賞石等,我國臺灣及港澳稱謂雅石,日本稱水石,在韓國稱壽石。 從廣義上來講,凡是具有觀賞價值的自然石均可稱為奇石。
  在觀賞和應用上可分成五大類:
  第一類謂"天然風景石",如黃山"飛來石"、雲南"石林"、桂林"駱駝石"、福建平潭縣的石海獅礁石等。
  第二類謂"庭園景石",是庭園堆山疊石、散石點綴、孤石欣賞與造景,形體較大,置於室外庭園中的自然奇石,如太湖石、斧劈石、靈璧石等。
  第三類謂"盆景石",是製作大、中、小型盆景(山水盆景、水旱盆景)用的石材。
  第四類謂"石工藝",是以某些天然觀賞石為原料,以人工加工為主成形的工藝品,如石刻、石雕、石硯、印章等。
  第五類以室內陳列佈置或幾案擺設為主,獨立觀賞,以自然形成為要素,形體較小,可以移動,精美別致,並配有盤、盆、座、架、錦盒之類的附屬物,具有較高觀賞和收藏價值及文化藝術品位的石質藝術品。此類觀賞石也是本書論述的主要對象,屬於狹義的觀賞石範疇。它包括千姿百態的山水景石、形象生動的象形石、色彩豔麗的圖案石和紋理石、剔透晶瑩的礦物晶體、富有觀賞價值的古生物化石及具有研究、收藏價值的事件石和紀念石等,也包括為表露石之天然色彩、圖紋,經切割或研磨,配以幾架裝飾的大理石等圖紋石或色彩石。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