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元代釉裡紅瓷器

元代釉裡紅瓷器的生產尚處在創燒的初級階段,工藝上不太成熟,尚未形成生產的主流。
  元代釉裡紅瓷器的胎(含胎質、胎色、胎體)、釉(含釉質、釉色、施釉)、成型製作工藝技術的製作特徵等,與元代的青花瓷器基本相同,只不過元代釉裡紅瓷器的胎以胎質堅致、胎色灰白、胎骨厚重的為多,也有一部分胎色白而胎質堅致者。釉面以青白釉為主流,有的明潤光澤。而器物的造型種類、裝飾紋樣的題材內容及形式也大體類同於青花瓷器,唯數量較少、品種較少。可以說,釉裡紅瓷器有的,青花瓷器全有;而青花瓷器有的,釉裡紅瓷器不一定有,也即元代釉裡紅瓷器的造型品種、紋樣題材內容僅僅是青花瓷器中的一部分,裝飾紋樣的題材內容多採用元代的傳統題材,較之青花瓷器更少些,且更簡單、粗率些。


   元代釉裡紅瓷器的銅紅素所呈現的紅色,往往並不純正,常有變色和流散的現象出現,髮色偏黑或發灰色,有的甚至多燒成釉裡黑、釉裡灰或釉裡黑褐,只有少量的精品呈色濃艷,彩料薄的地方呈色淺淡,有的釉裡紅的銅紅彩料在熔融過程中有明顯的流動和暈散現象。



   元代釉裡紅瓷器的繪畫技法和紋樣都與青花瓷器一樣。
   線描勾勒,是元代釉裡紅瓷器裝飾的最主要的繪畫技法之一。在瓷胎上用細線條來描繪勾勒出各種不同的圖案紋樣的輪廓線(與青花瓷器的裝飾描繪勾勒相同)。猶如中國畫繪畫中的白描技法。有的則有銅紅彩料覆蓋在刻劃好的圖案紋樣的刻劃線條上,產生的效果為「白地紅花」。紋樣線條因銅紅彩料的因素,常有暈散(也叫「飛紅」)現象的出現。



   平塗渲染,常與刻劃的圖案紋樣相結合。以含銅元素的彩料,在瓷器呸體上,用毛筆蘸著彩料來摹繪敷彩、點染皴擦、平面吐染成圖案紋樣。或在刻劃、堆塑的圖案紋樣、造型紋樣、造型裝飾上平塗渲染,常以成塊、成片的形式出現,稱為「紅班」,產生的效果為「斑塊」。或在紋樣周圍(有的是刻劃好的)平面塗染而成,圖案紋樣部分留白,又稱之為「撥白」,產生的效果為「紅地白花」。



   元代釉裡紅瓷器的裝飾紋樣題材,基本與同時期的青花瓷器相似,但沒有青花瓷器上的裝飾紋樣那麼豐富多彩,主要的都是元代的傳統題材,如雲龍、雲鳳、鳳穿花、魚紋、蘆雁、玉兔、鶴、鴨、山雞、鳳凰、鴛鴦、花鳥、花卉、山水、人物、、詩文等。花卉紋中以串枝、纏枝形式來表現的,如蓮花、菊花、牡丹、靈芝等,其他還有荷花、蓮瓣紋、變體蓮瓣紋、焦葉紋、葡萄、松竹梅、萬年青、月季花、山茶、薔薇、雜寶、十字寶杵、雙蓮回紋等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