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西藏建築:高原的絕美風景 [打印本頁]

作者: earsowwn1235    時間: 2013-2-21 10:51     標題: 西藏建築:高原的絕美風景

  氣勢恢宏的宮殿,如布達拉宮,金碧輝煌的廟宇,如哲蚌寺、紮什倫布寺,還有簡樸的碉房民居……在世界屋脊,西藏的建築以華貴、莊嚴、質樸向我們無言地訴說著藏民族曾經創造和正在創造的燦爛文化。

  宗教文化基因貫穿其中

  我國民族的多樣性,地域的廣袤性和差異性也不同程度地體現在建築上。從傳統意義上來講,我國的建築常常被視為納風聚氣、陰陽共濟的事物,強調的是“風水”。具有神秘色彩的藏族文化流傳千百年來,與藏族建築有著密切的關係,藏族建築也正是秉承著宗教文化而凝聚獨特韻味。

  數百萬年前,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相互碰撞形成了近200萬平方公里的青藏高原。而考古界的數據表明,西藏在4000多年以前的卡苦新石器時代就已經有了豐富的建築遺存,其房屋形式多樣,生活設施豐富,已經顯示出西藏古代高超的建築藝術。

  歷史上西藏多數時代是政教合一,幾乎是全民信教,這是藏區產生眾多廟宇的重要原因。

  雍布拉康,被譽為西藏地區的第一建築,高高聳立在山巔,雖然經歷數百年的風吹雨打,現在看來,仍不失為歷史性的傑作。碉堡式的建築雄踞山頂,於17世紀由五世達賴重新修建,規模雖然不是很大,但都用石塊砌成,與拉薩的布達拉宮相比,規模可以說是小巫見大巫,看起來更似一座樸素的大房子。然而,雍布拉康在西藏建築中的地位,其意義絕非視其本身規模可以言喻的。它曾是一代王朝的象徵,是藏族建築歷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建築”。

  在西藏,建築修築在山頂或者山脊,被稱為“宗”,藏語的意思是“城堡、要塞”。試想,能夠修建得起這樣大規模建築群的主人絕不是平民百姓,其家族的實力是異常強大的,也不免同其他家族發生一些衝突,致使“宗”進一步發展,建築凸顯出一定的軍事意義。所以大多數“宗”建在險要的山頭,佔據著有利的地形,比如說江孜宗山抗英遺址。

  到了7世紀松贊幹布時期,生產發展,人民生活進一步安定,部族的衝突減少了,建築選址由高山向平川過渡。拉薩這個背倚高山、前臨拉薩河的城市雛形就是從那時形成的。位於拉薩紅山的布達拉宮是拉薩乃至西藏的標誌性建築。布達拉宮主要是由紅宮與白宮兩部分組成,白宮供活佛生活起居,紅宮則是供奉活佛靈堂的地方。紅白兩色的牆和窗子,以及紅色、白色的幔帳更是引領西藏廟宇顏色的潮流。紅與白成為西藏寺廟或者建築的主要色調並非是偶然的巧合。藏族食用的酥油和牛奶是白顏色的,同時食用的牛羊肉則是紅色的,慶賀時用紅色為主的牛羊紅宴,而獻給尊貴的客人則是潔白的哈達……所以,紅色與白色在西藏已經成為具有獨特象徵意義的顏色。布達拉宮依山勢而建,並不像中原地區那樣講求中軸對稱。布達拉宮是松贊幹布為紀念與文成公主結婚而修建的,歷史上曾經毀於兵亂和火災,現在的布達拉宮是17世紀後陸續重建擴建的。

  大昭寺,專門為尼泊爾的尺尊公主和唐朝的文成公主所建,因為兩位公主都是佛教徒,都為藏區帶去了大量的佛經和佛像。大昭寺中供奉的釋迦摩尼十二歲等身佛像就是文成公主帶到西藏的。屋頂金光閃閃的金塔與法輪,散發出西藏佛教獨特的魅力。圍繞大昭寺按順時針方向轉寺絡繹不絕的善男信女,是大昭寺迷人的風景。

  宗教貫穿西藏歷史現實的絕大部分時光,影響著西藏人民生產生活的每一個領域,滲透在藏族人民思想深處。所以,在藏區,幾乎所有建築都具有或濃或淡的宗教元素。宮殿、寺宇以及達官顯貴的住宅要濃厚一些,普通農牧民的宅子雖然宗教色彩淡了些,但是其樣式和裝飾也脫不了宗教的干係。可以說,宗教影響了西藏建築的每一個細胞,或者說,西藏的建築與生俱來就具有宗教文化的基因。

  一座大型的寺廟往往就是佔據整個山嶺的大型建築群,拉薩的哲蚌寺,是格魯教派的三大寺之一,頗具實力。據史料記載,1416年,宗喀巴大師的第四弟子絳失曲傑在今天拉薩城西部的更丕烏孜山下,修建了這座宏偉的寺院。站在投入使用不久的拉薩火車站廣場上,就可以遠眺哲蚌寺——一片處在山間,以白色為主色調的龐大建築群。而站在哲蚌寺的高處,視線可以越過拉薩河,目光會落在具有明顯藏族風格的拉薩火車站上。拉薩火車站,一座現代化功能完備的“古老”火車站,說其古老,無非是就其建築風格而言,因為它集納了西藏建築的諸多元素。

  粗獷色彩展現的高原之美

  西藏的民居大多為兩層或三層的碉房為主,也有四層。碉房,其形狀多呈方形,也有不拘一格的多角形出現。碉房的最大共同特徵是平頂,工藝獨特,檁子上鋪些木棍,再夯以特殊的黏土,風吹雨淋也不影響使用,堅實得很。

  碉房的另一個特徵是上小下大,無論從哪個方向來看,都呈梯形,給人的第一感覺是穩固與厚重。窗子略顯窄小,外沿塗以玄色,視覺上顯得更加小巧,與整體白色的外牆形成巨大的視覺反差,這便是藏族建築最典型的色調風格。外窗塗以黑色是受宗教習俗的影響,藏族認為黑色能夠避邪,能夠阻止外邪的入侵。窗子的形狀也同碉房一樣呈梯形,且普遍不大。

  主體以黑白佔據的藏族建築,使用色彩大膽且豔麗、奪目,對比度強烈,是藏族建築的另一個顯著特徵。在高原湛藍的天空下,藏族建築群如同版畫一般,奪人眼目。越是大膽的用色,越是常常用在廟宇上。經常有大面積的紅色、白色、黃色的牆,紫色的房檁,金色的琉璃或金色的屋頂,還有隨風飄舞白色或黑色的幔帳,彼此的色彩交織在一起,不啻一幅幅色調明快的油畫,懾人心魄,又撩人心弦。

  藏族的宮殿、廟宇、以及民居,幾乎都是用石頭塊和泥巴築成的,並不是十分的精細。而外牆塗以顏料的方式也更加粗獷。仔細看去,大面積的顏料不是刷上去的,而是潑在並不光滑的牆體上的,粗糙且富視覺效果。這種粗獷,甚至帶有彪悍的藝術之美,在其他地區很難見到。

  門,西藏建築的另一個看點。與中原地區類似,從門的裝飾繁簡程度可以判斷出門第的高低,掌握財富和權力的優寡。圍繞門做的文章也不少,門環常常用幾種彩色布綢編成的麻花辮拴著。在紮什倫布寺,喇嘛正熟練地將色彩豔麗的布條編成辮子模樣,拴在門環上,大概除了方便使用,亦取吉祥之意吧。

  西藏博物館雖然是近年的建築,但是風格上也具有明顯的藏族味道:絳紫色的女兒牆、巨大的吉祥結、正門上高懸色彩斑斕的神獸……

  帳篷是牧民流動的家,多用黑色犛牛毛氈織成,比一般的帳篷略顯寬大,且為長方形或正方形。帳篷的最大優點是搭建方便,適應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

  西藏的橋樑建築也極具特點,以懸橋為例,多建築在山高水深、不易打樁的江河之上。在江河的兩岸,用石塊砌築橋墩,多建有門洞。鐵索固定在石墩上,飛鏈過江,上鋪結實木板,供人畜通行。尊崇大自然的藏族,多在鐵索、橋墩系上五彩的風馬旗或潔白的哈達。

  西藏的建築,細緻與粗獷相襯,細緻處細膩有餘,粗獷處大器天成。西藏建築,是凝固的藝術,更是凝固的歷史。




歡迎光臨 青山綠水旅遊社區 (http://tinawedding.info/)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