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人類的靈魂是超弦》高國新注-2

高國新指出,人類是宇宙的一員,與宇宙本質上是無界的,人類的規律與宇宙的規律本質是相同的。因為人與宇宙無本質界限,任何人為的分離都無科學根據的,因此高國新總結出另外一個宇宙定律:“性質慣性幸福原理,性質被改變痛苦原理”。
2、性質慣性幸福原理,性質被改變痛苦原理
人類當中有這樣一個規律,感覺愉快的,必然儘量維持,感覺疼苦的,必然儘量回避。有一些特殊例子如苦行憎,雖然苦行憎受苦卻不會努力改變他現在的狀態,然而他卻是在追求更喜歡的幸福,所以本質上苦行憎也在儘量維持他追求幸福的幸福感。人類與宇宙無本質界限,任何人為的分離都無科學根據的(若強行分離,現代物理學將成為解釋宇宙的次品),因此我們所知道的宇宙萬物也是遵守與人類相似的規則。
根據“性質慣性公律”,宇宙萬事萬物都有維持他原來性質的本能慣性。這種維持性質本能慣性的能力,也就是萬事萬物在維持原本特性時有一種本能幸福感而希望儘量維持的表現。
性質慣性幸福原理,性質被改變痛苦原理即是指性質在維持他的原本性質時有慣性的本能幸福感,在不能維持他的原本性質時有慣性的本能疼苦感。
需要特別注意時,本能幸福感普遍不易被查覺,因為這種幸福感已成為我們感覺應得的一部分,只有在失去時才查覺。例如人的呼吸,正常情況下你沒法感覺呼吸這種本能幸福感,但當你無法呼吸時,這種本能幸福感就會體現出來。
現在再回頭分析蘋果與地球,蘋果與地球為了讓彼此物質的性質得以維持並更強烈(合在一起的蘋果與地球比分隔1萬光年的蘋果與地球物質屬性更強;或者理解為合在一起更接近宇宙的祖先狀態),為了滿足物質屬性的這種本能幸福感而相互靠近,這就是除牛頓與愛因斯坦外的第三種解釋,也是三者之中最接近宇宙本源的解釋。
備註:關於萬有引力外的其他三種自然界基本作用力:電磁力、弱相互作用力、強相互作用力的性質宇宙學轉換詳見本書“第十章”。
高國新通過“性質宇宙學”史無前例的將世界的現象轉化為幾種“基本語言”:
1、性質為維持原來性質的本能慣性;
2、性質為維持原來性質的本能慣性欲望;
3、性質本能慣性欲望得到滿足的一定快感,性質本能欲望得不到滿足的一定疼苦感。
現代物理學有普遍共識,認為宇宙的根本是由振動的弦線組成,稱之為“超弦”,“超弦”理論已通過一系列數理上計算的驗證。但物理學家對“超弦”的本質一無所知。
通過“性質宇宙學”的幾種“基本語言”,高國新進一步解釋宇宙最基本的性質如何誕生“超弦”,並揭示了“超弦”的本質,並揭示“超弦”如何構築宇宙萬物的最根本原因。
與此同時,“性質宇宙學”將建立“哲學”與“物理學”、“生命科學”最基本的統一基礎。
對性質宇宙的典型理解錯誤
1、對性質宇宙的典型理解錯誤:性質宇宙學成立,則欲望萬能的理解錯誤
有些讀者一旦看到以上“蘋果為什麼落地”的解釋,立刻反駁說,如果這理論成立,那麼人類一恨地球,那麼人類也能飛了,或者說,以後火箭升空,不用加燃料了,讓火箭多點恨地球就可以了。
令人失望的是,宇宙萬事萬物的相吸與分離的確依賴欲望,然而有欲望不代表你可以隨心所欲,因為欲望的背後還受到其他欲望的牽制。
舉例,一個年輕男人很喜歡一個女明星或女模特,那麼他是否可以擁有她或與她成為男女朋友呢?
很明顯,大部分情況下不可能,將以上情況簡化為最簡單的機械行為,當年輕男人有欲望接近這個女明星時,女明星卻有離開的欲望。因此,吸引與分離的本質是欲望,但欲望卻不可以讓事物隨意與其它事物吸引與分離,因為任何事物需受到其他事物欲望的反作用。
以你的身體為例,你不喜歡地球,理論上,你可以飛了。然而,你身體的大部分物質呢?我們知道,任何物質都有本能慣性與其它物質聚合,你想飛,然而你身體的大部分物質卻是想留在地球上,所以你飛不了。當然,假如有人可以讓身體所有物質都克服自己的本能欲望,那麼他的確可以飛了。
打個簡單的比喻,100000個吸煙的人當中,有其中一個人克服了自己的本能欲望(深層次本質是不吸煙給這個人預期好處更多),決定戒煙,他是可以不吸煙的,然而另外99999個人卻不一定能有意志戒煙,這時,作為一個整體,100000個人還是處於一個有煙的環境當中,而你僅是那個特殊的想處於不吸煙環境的人而已。你想整個身體飛起來,相當於要99999個身邊的朋友與你在同一時刻有相同的戒煙決心,可想而知,這是不可能的。
再簡單地說,你想飛總是有原因的,例如想看看風景或什麼的,然而你的身體有與你一致的欲望嗎,這是不可能的,因為飛起來只是對身體某一部分有益而已,對大部分身體而言,他們從飛行中得不到好處,所以他們是不會放棄靠近地球的本能欲望的。身體的本能慣性與思想的衝突有許多,例如你想減肥而節食,其實身體是渴望進食的;例如你喜歡戒煙,而身體卻是本能渴望吸煙的(這裏假設這個人已吸煙上癮);例如你想看一本書快一點,而眼睛總是本能慣性的想慢一點,因為看書太快眼睛會累;等等例子多不勝數。
大家可以試想象一下,你僅是隨手拾起水瓶的一個簡單的動作,如果深入分析,身體的各部位、各組成部分也是有喜有悲的,何況你要整個身體中的每一個分子、甚至原子、電子、誇克、超弦等有著共同的離開地球這個大物質,與本能慣性相違背的決定呢?
因此,不是人類想飛,也就可以飛。簡單地說,是你身體的絕大部分物質都不想飛而是想更靠近地球。當然,如果你有能力說服身體更多物質與你的目標一致,你也的確可以飛一點,這時相當於跳起來,你說服得越多,也就跳得越高,當你說服能力差時,可能就是一點也不想跳或跳不高了,更不用說想飛了。
更科學地說,哪怕整個身體的物質都達成一致願望與決定,全部身體物質可以暫時克服本能慣性欲望飛起來,那麼這個人是否可以真正飛呢?
答案是不一定,因為空中有空氣,空氣的本能欲望也是靠近地球,你想飛,很明顯還要說服周邊的空氣也不希望靠近地球,因為如果周邊的空氣想靠近地球,你飛起來就要逆流而止,結果是你的能力不一能戰勝空氣的欲望,也就飛不起來。哈哈,這就像是前面舉的那個例子,你有娶某個女明星的欲望,還要過得女明星的欲望那一關才行。
哪怕你說服身體所有物質都想飛,你還要改變空氣或真空中的量子物質漲落的本能慣性欲望那一關才行。
當然,你有能力說服其他物質改變本能慣性,的確無所不能,就像光在真空中的光速是30萬公里/秒,物理學家通過設置一些誘惑,也可將它的速度降低到原來的數十分之一或更低得多,常常有一些新聞報導說接近成功“儲存光子”就是設置誘惑改變光子的本能慣性。
相信許多愛好物理的學者看到這裏要暈了,因為我們常說利用科學手段如設置接近最低溫度的超冷氣體讓光速減慢等等,而我卻說成是設置“誘惑”。這就是性質宇宙學的吸引與神聖之處,他對世界的本質研究的太透徹了,宇宙無處不欲望,宇宙無處不本能。如此同時,性質宇宙學也讓研究物理更有趣了,因為物理研究的物質世界不再是死物,而是全部活生生的有欲望的生物。
一些科學家發明了一些改變部分光線直線傳播的裝置(科學上其中一種隱形衣的原理),其實也是改變了光線的本能慣性欲望而已,這與改變一個人類的前進方向無異。
當經驗告訴一群人,只有向右走才能覓食時,而事實又如此時,慢慢過十年,這群人都會習慣向右走,可能一出家門就不加思索地自動向右走,並以此作為一種本能慣性。這時候,一個外星人要改變這群人類的行走習慣,其實只要在這群人的左邊經常放幾條大魚,那麼這群人的習慣也會改變的。改變你的經驗習慣和改變光線的經驗習慣是無異的,只是光線直線行進的習慣維持了多少億年,本能慣性欲望力量更大而已。
世界還有什麼是確定的呢?物理學顯示宇宙是一個永恆變化的宇宙,其實這是一個欲望變化的宇宙而已,一切看似不可改變的物理定律(如光線直線傳播)其實也是一些本能慣性欲望而已。
只要是欲望,也必定有誘惑可以改變,只要誘惑足夠就可以。宇宙也並非永恆,但可以很大時間內的無限接近不變的近永恆,因為本能慣性欲望與能力可以無比強大。
2、對性質宇宙的典型理解錯誤:忽視幸福感的大小差異
曾經有一個讀者說,按以上理論,那豈不是在高空中將一個人扔下來,那麼這個人豈不是感覺很幸福。
事實上,人類的情感是非常複雜的,在人類被扔下來的過程中,人類的身體物質屬性得到加強,物質屬性加強的本能幸福感的確會增強。然而,人類在跌下時害怕受傷或害怕死亡的感覺,遠比這種本能幸福感強得多。與此同時,性質慣性公律在任何時候都發揮作用,你越習慣了在平地的感覺,就越有在平地安穩的本能幸福感,在高空中,你會有希望獲取平地感覺的本能幸福感,因此在身體下跌時會讓你感覺非常難受。此外,身體在下跌過程中加速運動,每一次加速都是對原來身體慣性的破壞,這也是一種不舒服感(因性質慣性公律的原因)。還有其他的種種感覺因素干擾,因此身體下墜過程中物質相互靠近的本能幸福感顯得渺小得多,因此十分難以察覺。人們普遍可以感受到的是不舒適感。
當然,在少了許多不舒適感時,身體下墜過程中物質相互靠近的本能幸福感會顯得相對容易感受。如跳傘、笨豬跳時少了死亡或受傷的擔心,這種物質相互靠近的本能幸福感就會比意外高空下墜時強得多。這時候,人類就更能感覺到高空下墜的本能幸福感(當然還是有其他感覺干擾的)。
所以說,利用性質宇宙學分析宇宙問題時,一定不能忽視宇宙的複雜性,萬事萬物看似簡單,但若分析他的情感因素、感覺因素,總是複雜多變的,幸福感與痛苦感總是相互牽制與相互掩蓋的,不能過於簡單地看待問題。
性質宇宙學重點公律介紹:性質慣性公律的各種啟示
性質宇宙學中,有兩個知識內容尤其重要,一個是“存在效應”,將在後面的章節講述,一個是“性質慣性公律”。
我們在前面提到,任何性質都有維持原來狀態的本能慣性,並在維持過程中保持本能幸福感,在不能維持時有疼苦感。
性質慣性公律在現實生活中的影響無處不在,例如人類的基因遺傳,人類與動物出生後對祖先的慣性形態、慣性生活習慣的天性繼承,就是維持性質慣性的本能幸福感影響。
又例如人類習慣了某份工作,突然讓他轉換工作,會有不適應感。又或者說某個人打球習慣了某個運動場,轉換場所後會有不適應感覺。這都是性質慣性公律支配下的結果。
生動的例子有,剛剛出生的嬰兒不適應生命的開始,習慣了生命的不存在,所以存在無生命狀態的本能幸福感,因此出生後哭鬧不停,然而當人長大卻懷念生命,因為習慣了生命的存在,所以依依不捨。
又例如人類愛自己所生的兒女,其實也是因為兒女維持了自己的性質慣性,所以有本能幸福感。很明顯地,人類普遍愛兒女多於愛父母,這是因為兒女繼承了自己的性質,而父母只是和自己有更多的相似性質。自己屬於父母性質的繼承者,而不是父母繼承了自己的性質。當然,自己與父母有更多共同的性質,所以自己也是很愛父母的。
性質慣性公律的另外一個明顯例子是,在足球比賽中,有自己城市的球隊,大部分是支持的,國際比賽則會支持自己國家的球隊,沒有自己國家則會在大部分情況下支持相似種族的。
什麼種族相近本能幸福感、語言相近本能幸福感,都受性質慣性公律支配。遇見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