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綠水旅遊社區's Archiver

lkenedyww6895 發表於 2012-2-21 18:06

古代銅鏡背面的工藝

凝視早期銅鏡正面由歲月形成的多彩金屬氧化物,我們不禁感到迷惑,是誰最先在光亮的鏡面前照過?唐代詩人李賀(790-816年)《美人梳頭歌》中有“雙鸞開鏡秋水光”、《難忘曲》中有“蜂語繞妝鏡”的句子,這告訴我們雙鳳鏡是唐鏡的典型式樣,海獸葡萄鏡外區有蜜蜂也是唐鏡的典型式樣。詩中照鏡的人,通常是宮中純潔又善良的少女,另外詩人也常視鏡中的自己,為時間的流逝而感傷。也許最著名的例子,要數李白在《秋浦歌》中寫到“不知明鏡裏,何處得秋霜”。如果不知道誰最先在鏡子前照過,那麼從鏡子背面看到的價值能夠讓人得到欣慰。
  
  銅鏡只有兩個面的特點,對制鏡工藝來說永遠是個挑戰。工匠或是有意識或是出於直覺,通過對幾何學的特殊理解,使不同種類的藝術品有不同的展示方式。例如:碗的內外有多種可能性,人們從各個角度觀看,獲得全面的瞭解。一件直立的花瓶,它的外表具有決定性,我們通過轉動它,瞭解它的裝飾手法。中國的銅鏡工匠面對的是一個迥然不同的問題。銅鏡只有兩個面可供加工,而且這兩個面的功能各異。銅鏡一個面是用來照容的,另一個面中間有一個鈕,用來持握或懸掛。鏡子主要功能即是照容,因此不可能在正面裝飾,工匠只能集中精力在銅鏡的背面展現他們的才能。而一件成功的作品,正面和背面必須達到和諧統一。要做到這點並不容易,歷朝歷代的工匠一直採用各種各樣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通常會採取以下幾種方法:

  第一種方法是最早開始使用的,也是非常簡單的,就是使銅鏡背面裝飾的豐富複雜和正面的光素形成對比,本次展覽中大部分銅鏡採用了這種方法。在戰國時期,銅鏡已經能夠作為一個成熟的類別,與似鏡的物體區別,如鎧甲上的飾物或典禮上的各種反射物相區別。我們發現這個時期銅鏡背面已經開始出現紋飾。展覽中戰國三夔龍連弧紋鏡的背面飾有三條兇猛的夔龍,夔龍身有雙翼。地紋為渦紋、“Z”字紋、串珠紋,是由同時代青銅器的紋飾演變來的。鏡子邊緣淺浮雕的連弧紋和夔龍表面是平的,無紋飾,略高出地子,這是淺浮雕工藝的早期表現形式。這一趨勢後來變得更加明顯,使得銅鏡正反面的對比更加突出。這種高度對比手法,西漢時繼續發展,東漢後期和三國時期達到高峰。如龍虎鏡,邊厚,鈕近半球形,環飾動物紋飾,是這個時期典型的淺浮雕作品。

  第二種方法是從銅鏡正面閃閃發光的圓盤,來聯想日、月以及蒼穹。傳統的觀念一直認為這些都是圓形的。那麼,適當地裝飾銅鏡背面,即可象徵宇宙。進一步思索把鏡子和其他東西相聯系,而這些東西本身都和宇宙有關系,例如:占卜板,日晷以及著名的古代遊戲博弈的棋盤。1世紀的銅鏡很好地展現出這些特徵。瑞典漢學家Bernhard Karlgren稱這種銅鏡為TVL鏡,事實上設計獨特的TVL圖案來源於博弈遊戲的棋盤。北京的學者建議這種銅鏡應該命名為伯矩鏡或棋盤鏡。銅鏡背面四神、十二生肖的出現,更進一步強調宇宙裝飾的特徵。

  這種方法在漢代和三國時期占主要地位,到了4至5世紀似乎人們對其失去了興趣,銅鏡的生產也衰退了。隨著隋代銅鏡製作業的復蘇,銅鏡的製作和以前相比發生了很大變化,一方面開始使用失蠟法而不是傳統的陶範法,另一方面裝飾思想上的變化也很明顯。在隋代復興之初,銅鏡風格仍然模仿漢鏡,因此在一段時期內宇宙題材漢鏡式樣依然繼續。6世紀的十二生肖鏡是這一轉變期極為難得的例子,它不但體現了過去描寫四神、十二生肖宇宙風格的痕跡,而且裝飾手法變得更加注重裝飾性和寫實。隨後在隋代晚期到唐代初期受西方的影響,紋飾發生了根本的改變,紋飾從神秘化轉變為富麗堂皇。比如早期龍虎鏡拘泥程式化的動物紋飾圖案,後來則是生動、複雜、寫實主義裝飾風格的海獸葡萄圖案。龍紋也存在風格的變化,龍紋繼續作為唐代銅鏡的流行紋飾,但它變得充滿了活力,並且更加華麗。龍不再是東方的守護神,而是被賦予了生命力和威嚴,象徵皇權。展覽中有一件很稀少的盤龍海獸葡萄鏡,銅鏡背面密佈著緊緊盤踞的龍和通常像獅子一樣的神獸。

  第三種方法是使用銘文裝飾,通常是用詩句作為銅鏡背面裝飾的一部分,這種裝飾使得鏡子正面和背面的關係更加清楚。實際上,銘文的使用提早了銅鏡正面和背面相互統一的時期。最早的銘文只是表達吉祥的願望,不久以後就出現了大量下麵這類形式的銘文,例如“富貴無極”、“見日之光,天下大明”。這時銘文的含義有了很明顯的轉變,不僅指太陽明亮,也指鏡子明亮。漢和三國時期銘文逐漸多了起來,使用各種刻板、類似的短語,常指合金成分的純度,並且大多是讚美銅鏡的品質。此外銘文也有其他含義,如TVL鏡外區的銘文“上有仙人不知老”描繪的是仙人、仙境,又一次說明了銅鏡背面的紋飾是作為宇宙的隱喻。

  隋代銘文的使用繼承漢代遺風,但是也像這一時期其他裝飾一樣,風格與漢代有很大的不同。隋代和唐代早期的工匠嘗試用詩的形式,更多是採用抒情詩,取代了漢鏡周圍刻板的短語。7世紀初期的銅鏡裝飾的是嬉戲的獅子、熊。詩文描繪和讚美的也是鏡子本身,卻是和漢鏡詩文表達的意境不同。如該鏡銘文中的“照日花開,臨池似月”,成功地將鏡子比喻成月亮、花朵、太陽。銘文在盛唐和晚唐時期變得似乎不太流行,如十二生肖鏡上只有少量的銘文。正如我們所知道的,對動物的寫實描繪是從隋或更早些時候開始的。這面十二生肖鏡上寫著“朗質澄真”,這和漢代對銅鏡的材質感興趣的風格相同,說明此鏡是模仿漢鏡的風格。

  第四種方法是通過改變銅鏡的形狀來增加對鏡子正面的興趣。嚴格的說這不是像上面講過的方法那樣,把銅鏡正面背面統一起來,而是只通過銅鏡的正面使鏡子令人更感興趣。圓形象徵著日月,是銅鏡歷史中最流行的式樣,當然不是唯一的式樣。圓形象徵天方形代表地,方形也具有相當的吸引力,對銅鏡的設計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從銅鏡背面呈現出的各種類型的方形格或圓形格的組合圖案就可以體會到。展覽中的銅鏡展示了方形的這種用法。方形偶爾也會打破圓鏡的限制,作為獨立形狀出現,與圓形鏡爭奇鬥豔、相映成趣。展覽中有個方形素面唐鏡的例子。

  唐代在銅鏡式樣的種類更加豐富。在其他金屬製造業,特別是金銀工業的推動下(金銀工業受西亞的影響),工匠製作了如盛開的花朵般的菱花形鏡、葵花形鏡。展品中珍貴的金銀平脫花卉紋葵花形鏡,成功地將花卉紋飾裝飾到銅鏡背面。另一件山林奔鹿紋鏡,裝飾技法不拘一格,新穎奇特,也屬於這一類型。此鏡從正面看是圓形的,但是由於背面浮雕的裝飾一直延伸到鏡子邊緣,給人以不同常規的山巒輪廓的印象。

  雖然在以後的朝代中繼續生產優質銅鏡,例如金代雙魚鏡,鏡緣上有官方題記,但通常認為中國古代銅鏡的經典時代隨著唐朝的結束而結束,唐朝工匠已經吸收了一千五百多年使銅鏡正反面協調統一的經驗,並且發展到了頂峰。此後中國各個時期的銅鏡受到不同的審美觀點影響,但是銅鏡的製作再也未能回到它的黃金時代。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